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洪涝灾害后的饮水安全该如何保障?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八不要”

发布日期: 2024-01-10 | 浏览次数: 1 | 作者: 行业新闻

  如何保障洪涝灾害后的饮水安全?8月5日,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张凤泉接受了笔者采访。

  洪水过后,灾区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水质浑浊度随之提高,同时,受人畜粪便、垃圾等污染,各种杂物进入水体,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张凤泉认为,应有序开展灾区饮水安全评估。有关部门要对水源附近的人畜粪便、垃圾等情况做排查,评估水源是否被污染或存在污染风险。同时,对供水设施的净水工艺、运行、构筑物及供水管网进行水质风险评估。发生水淹、过水的村庄,要全部纳入检测范围。

  此外,要做好环境清淤消毒。各地应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等设施,并做消毒处理。因洪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通过掩埋或焚烧等方式,及时清理。

  “在难以就地获取合格饮用水的情况下,一定要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确保饮水安全。”张凤泉介绍,受灾区可根据灾害情况,按瓶(桶)装水、临时处理设备出水、消防车送水的顺序,选择应急供水方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家庭可以对污染较轻的水源或山中溪流、河水采取沉淀、过滤和消毒等自制简单处理方法来解决饮水问题。

  “各地还应注意饮用水水源的选择与保护。”张凤泉提醒,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受到破坏或污染严重时,应立即选择新的水源地,建立新的取水口。被洪水污染的水井应立马停止供水,经彻底清洗消毒恢复灾前状况后方可恢复供水。受污染轻的井水经消毒等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水源,同时要对水源井进行防护。

  此外,洪涝灾害期间,运转正常的自来水厂应根据水源水质变动情况,及时使用或加大混凝剂和消毒剂的使用量,保证出厂水质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受灾区域要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并做好饮水消毒,防止传染病发生。

  洪涝灾害可使现有食物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受到破坏,污染环节、途径增多,粮食蔬菜等食物容易被污染。加之有几率存在烹调用具缺乏、热加工不便、清洁供水不足等情况,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河北省疾控中心提醒:要防止“病从口入”,应尽量做到“八不要”。

  被雨水淹泡过的食物容易被污水中的微生物污染,食用后极易发生肠道疾病甚至食物中毒。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安全,被水淹的食品最好丢弃,不要食用。特别要注意冰箱内的食物,若冰箱已遭雨水侵入,或曾经停电,食品最好丢弃不用。

  被洪水浸泡过的粮食极易霉变,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尤其是粮食,油类花生等发生霉变时,会产生大量的病菌和黄曲霉素,一旦被人食用后,会发生腹泻呕吐,头昏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高温高湿天气下,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内保存。饭菜尽量当日清。剩菜剩饭在冰箱中存放别超过3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食用。

  尽量不要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不要吃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洪涝灾害后,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冷荤凉菜在制作的步骤中容易被病菌污染,应将食物烧熟煮透后再食用。

  死因不明、来源不明的鸡、鸭、猪、牛等畜禽动物肉品和因降雨导致死亡的水产品有可能会被致病菌污染,不要吃。

  雨水过后,野生蘑菇会大量生长,通过传统方法和特定经验来识别毒蘑菇是不靠谱的,绝对不能随意采食野生蘑菇。

  暴雨环境下水源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饮用水一定要煮沸烧开;水源受到污染的灾区,尽量饮用瓶装水、桶装水。不用来源不明或被污染的水漱口、洗菜、制作加工食品等。

  强降雨后,假如慢慢的出现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或者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擅自服用药物。

  原标题:《洪涝灾害后的饮水安全,该如何保障?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八不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我国面临严峻的农村饮用水问题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