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极速nba直播吧免费直播

洪涝灾害居民安置点卫生管理技术指引

发布日期: 2024-01-23 | 浏览次数: 1 | 作者: 极速nba直播吧免费直播

  第一类:指在室内能提供较好住宿条件的临时安置点,如学校、宾馆等;此类安置场所是目前洪涝灾区安置灾民的主要形式。

  第二类:指在较大空间室内集中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的临时安置点,如体育厂馆、工厂场房等。

  第三类临时安置点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相对长期安置的需求,第一类和第二类临时安置点可参考执行。

  临时安置一般选择在地势平坦空旷、地势略高、接近水源、易于排水、适宜搭建帐篷的地段,避开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避开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临时安置点周围的道路应硬化,设有雨、污分流的排水沟和简易集中污水处理设备,并设置消防安全通道。雨水不能自流排出时,应设置雨水抽排设施。临时安置点内应能遮风、避雨,并保证良好的通风和照明。

  临时安置点要求每排临时住所之间宜有8m间距,或者背对背设置,间距不小于2m。临时住所内人均使用面积宜大于3.5m2 或占用空间大于10m3 。床与床之间的最小距离宜大于0.75m。临时安置点周围应挖掘排水沟(管),沟宽、沟深均不小于10cm;住所周围道路两侧应挖掘排水渠。为便于管理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每个临时安置点总容纳人数不宜超过10000人。内部应进行分区并相互独立,每个分区容纳人数不宜超过1000人。每个分区内宜设置居住区、医疗点、食堂、饮用水供应点、厕所等基本功能区,应至少设置两条进出通道。临时安置点内每50户宜设置1处公共淋浴间、洗衣间和垃圾收集点。

  居民安置点或被洪水围困地区应第一先考虑设置规范化的医疗救护站,配备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必要的药品和器械。

  若无法设立医疗救护站,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成立巡回医疗队,巡回医疗队每天进入居民安置点或被洪水围困地区进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利用互联网进行报告,若无法利用互联网进行报告,则应通过手机等方式向上级机构进行报告,由其进行代报。

  要做好临时安置点的消杀、灭虫和环境卫生工作;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和开展心理干预,消除灾民恐慌情绪。

  一般一个安置点至少应有一个以上供水点。灾后应急救援期(洪涝灾害发生72小时内)应优先选择瓶装水或供水车为受灾群众提供饮用水,也可选择蓄水池、水井、机井等作为取水点,并根据取水点水质配置净水设备。灾后初期,灾区居民的生活饮用水供应量不可以少于7.5L/(人·天),满足饮用水、烹饪和个人卫生用水需求,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安置点水源按照优先顺序考虑如下备用水源:自来水、深井水、浅井水、雨水、地表水。要做到不喝生水,只喝开水、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等容器一定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临时饮用水(井水、湖水、河水、塘水)一定要做消毒,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人等)应提供热水供应。对于瓶装水或桶装水等则不有必要进行处理与消毒,可直接供给饮用。

  灾害期间临时安置点的食品供应要加强监督管理,把好食物制作、运输、储存、分发四个环节,加强对外源食物的宏观控制和做好灾害初期及后期的食品卫生工作,严防食源性疾病。

  制作食品的原料应新鲜、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使用来源不明、腐败变质的原料。

  加强救援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监督管理。临时安置点内饮食加工和就餐场所应保持清洁,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餐饮具定期消毒。

  把好食物运送关。根据食物的性质,采取对应的防止污染的措施,注意食物运送过程中的防腐、防雨、防蝇、防尘等,所用的各种运输工具都一定要经过洗刷消毒处理。不得使用化工专用车、垃圾车和近期内运过毒物的车辆等运送食物。注意上无棚顶、下无架垫的食物运输极易被污染及受潮。

  把好食物储存关。临时储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干燥、清洁,不放杂物,周围环境无污染源,食物离墙、地一定距离存放,注意通风、防虫、防鼠、防蝇、防尘、防霉变。

  把好食物分发关。分发食物时应尽量采用小包装,少量多次分发。注意避开无包装的食物在食用前被污染。卫生部门应参与援救食物分配的计划制订和分发过程,合理分配食物,优先满足重点人群的食物需求。同时,给予合理烹调、食用和食物贮存方法的指导。

  每日定期清洁饮食加工和就餐场所。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消灭蚊蝇孳生地,定时做消毒、杀虫。

  加强临时饮食加工场所操作人员的健康情况监测,每天早、晚两次对操作人员进行询问和登记。同时要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原料的存放、工艺流程的要求、消毒液的配制、用具、餐具和容器的消毒保洁到剩余食物的处理等方面的培训。

  预防食物中毒。在灾区提倡尽量使用煮、炖等充分加热的烹调方式,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和不清洁的水。最好还是不要吃剩饭剩菜,或在确定未变质的情况下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居民安置点均应建设临时厕所,临时厕所的修建宜优先修复、利用原有户厕与公共厕所。厕所位置在安置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侧,距安置区最近距离不小于30m,最远不超过500m。蹲位最低要求:男厕按每50人设一个蹲位,同时设有小便槽,女厕按每35人设一个蹲位。厕屋要求人不露身,顶不漏雨,通风,防雨倒灌,基本无臭味,并有照明设施。粪坑按无害化要求设计或对粪便及时清洗整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无粪便外溢,不污染周围环境。禁止在厕所内及周围随地大小便,厕所应设专人负责管理。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移动式厕所。若安置点经常使用,应考虑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定期对临时厕所保洁和维护,落实专人做好厕所清洁工作,保持厕所内清洁卫生,无蛆蝇孳生。当储粪池的粪量达到1/2或至多2/3时,应及时用土将储粪池填埋,同时在临近的地方按要求重新挖建储粪池。有条件地区,充分的发挥城镇原有粪便清运机械设备及粪便处理场的作用,及时清运和处理。储粪池周围应适时喷洒杀虫剂,灭杀蚊蝇;除生石灰外一般不直接喷洒在储粪池内。临时厕所拆除后应在原地设立警示标识。

  根据安置点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固定的垃圾收集点。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材料修砌,宜做遮风挡雨处理。应设专人管理,严禁住户随意在自家堆放垃圾。做到及时消毒、清运。有条件的安置点可设置临时垃圾填埋场,以填埋法为首选进行垃圾处理。严禁对塑料类垃圾进行焚烧。

  灾后居民安置点具有人数不稳定、情况变化快等特点,若人群中有相关传染病的传染源,极易引起相关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因此应加强对居民安置点疫情监测与症状监测。

  基于原有监测体系开展强化监测工作。洪涝灾害发生后,灾区如能够尽快恢复原有监测体系,则应迅速恢复原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监测系统,同时降低原有的监测和响应阈值,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若短期内难以恢复原有监测体系,则要建立新的症状监测系统。症状监测也称为症候群监测,是指通过连续、系统地采集和分析特定疾病临床症候群发生频率的数据,及时有效地发现疾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聚集,以便对疾病暴发进行早期探查、预警及快速反应。

  安置点人员集中,共用设施多,因此应重点做好住宿地区、临时厕所等公共场所的消杀灭工作。

  化学杀灭:提供蚊虫活动高峰时使用的蚊香。每天室外用菊酯类或氨基甲酸酯类卫生杀虫剂,采用压缩喷雾器喷雾一次;室内可用市售喷剂和气雾剂灭蚊或菊酯类卫生杀虫剂依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稀释后对墙面进行滞留喷洒。使用灭蚊蚴药物对明沟或污水池进行蚊蚴控制。集中灭鼠,用合规的灭鼠剂进行杀灭。

  同时,加强蚊蝇鼠等常见病媒生物监测,如发现数量显著增加等不正常的情况,应尽快向卫生部门或疾控机构报告,及时开展科学防控。

  针对安置点人员密集、空余时间等特点,可以对安置点的灾民开展集中式健康教育,如在集中供餐地点、集体活动等地点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有条件的可借助工具进行宣传、教育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阜平疾控】洪涝灾后安全饮用水消毒知多少?

下一篇:村庄饮水净化体系让居民在汛期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