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极速nba直播吧免费直播

侯立安院士解读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防控:技术“路线图”清晰 还需聚焦关键任务

发布日期: 2024-03-02 | 浏览次数: 1 | 作者: 极速nba直播吧免费直播

  5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做全面部署。也使得“新污染物”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固态废料和新污染物治理;《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显著地增强的工作目标,并要求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家层面的“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的任务要求。

  长期聚焦水安全与水资源保障技术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则更关注,近年来水体中诸多新污染物的频繁检出,给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带来了新挑战。

  “新污染物作为饮用水污染防控的新领域,存在污染种类又‘新’又‘多’,且其环境迁移转化途径不清晰、健康风险不明确、常规处理技术时效低、有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对饮用水水源中出现的新污染物,尚缺乏切实有效的防控技术与治理手段。”因此,侯立安院士将目光汇聚在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防控技术,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助力防控策略的提升,并总结梳理形成防控技术“路线图”。

  在“削减总量、改善质量、防范风险”的总体思路下,我国通过对传统有机污染物指标的总量不断进行严控与监管,有效改善了水源质量,推进了水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向前迈进。

  “总体上,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侯立安院士认为,然而,“新污染物”问题却不容忽视。

  侯立安院士指出,水环境是新污染物的主要载体,超过90%会进入自然水体。新污染物在水循环系统中,通过径流、扩散、渗滤等多种途径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饮用水源的污染,对水生生物、生态安全和人身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新污染物浓度低、种类非常之多、性质复杂,导致其来源、区域污染特征与迁移转化等环境化学属性不明。”侯立安院士及其团队的研究也表明,新污染物的暴露途径复杂,人们对其环境生态与健康毒性的认识不一致,导致现有新污染物的处置方案和处理技术效率不高。

  “新污染物分布区域广、区域聚集性明显,与工业化、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程度紧密关联,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分布较多。”

  此外,不同新污染物的重点分布区域差别大,与区域内主体行业类型紧密关联。如抗生素类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医药行业发达地区;微塑料则主要分布在沿海或近沿海地区。

  水中新污染物分布水平呈现东高西低、下游高于上游的分布特征,表明其自然降解能力比较差,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积累性。

  “这就给我国的水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问题,也就是说,传统污染物的进化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污染的风险接踵而至。”侯立安院士说。

  在他看来,我国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的研究正逐渐兴起,亟须开展防控研究,以提高防控总体水平和能力,为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中长期发展的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这是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也是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保障。”侯立安院士强调。

  新污染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公众更关心,哪里是新污染物的“聚集地”?

  对此,侯立安院士表示,大量研究表明,地下水、地表水、暴雨废水等多种水环境中都能或多或少检出新污染物,其迹象在污水处理厂中最显著。

  侯立安院士进一步解释称,随工业、农业、养殖业等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生活垃圾污水、工业废水、养殖业废水、农业废水、医院废水等水体中,都不同程度地检测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新污染物。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进入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成为新污染物的汇聚地。

  而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传统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实现其完全去除,在二级出水甚至三级出水中仍能够检测到这些新污染物。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针对大多数新污染物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未严控新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污水处理厂出水成为新污染物进入自然水生环境的发散地,进一步通过环境迁移和转化扩散到其他水源中。

  侯立安院士介绍,内分泌干扰素、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新兴消毒副产物、全氟化合物(PFCs)等较为常见。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或刚被检出的物质也逐渐被纳入范畴。例如,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新兴消毒副产物(DBPs)、微塑料等化学品和新兴的病原微生物等。

  侯立安院士的研究指出,具体而言,这些新污染物一般浓度较低、成分未知,定性和定量分析难度大;由于监测难,使得新污染物分布状况和区域特征污染的系统研究缺乏;此外,饮用水源新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未纳入工厂排放标准和废水监测标准,缺乏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的依据和基础。

  在健康与风险评价方面,同样缺乏对新污染物健康风险分子水平的认识以及长期低水平暴露对健康的影响。

  “面对新挑战以及新的防控需求,应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构建新污染物的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体系、建立完善风险评价方法学、识别重点风险源为目标,开展一系列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侯立安强调。

  要大力发展高效、灵敏的新污染物检测技术,实现污染物识别和清单研究,开展新污染物生物毒性和健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发展绿色、高效的新污染物实用去除技术,研发并构建大数据分析的新污染物转化迁移体系的智慧化水网。

  “通过攻克上述关键技术与装备,掌握一批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实现新污染物防控体系的标准化、优质化这一目标。”侯立安院士表示。

  即完善新污染物对饮水安全评价体系、加快新兴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平台建设、加强饮用水供水系统中的新兴污染物的智慧化监测以及发展和储备绿色、高效的新兴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为当前急需的重点工作。

  新污染物水样成分复杂,应借鉴国外化学品管控制度,强化新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侯立安院士进一步指出,“在其识别理论与方法、去除原理等基础研究上优先开展相关攻关,建立快速、高效、灵敏的新污染物实时监测系统,加大新污染物监测力度和普查水平。”

  与此同时,依托面向2035年的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防控技术,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存在新污染物风险的自来水厂,构建“预处理+强化常规+实用型去除工艺”的多级屏障处理技术,开发绿色、高效新技术,对各项生产参数来优化,对常规自来水供水工艺改造升级,最终实现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防控从基础理论到关键技术、再到工程应用的整体提升。

  侯立安院士建议,从国家层面,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加大力度设立“新污染物防控”重点专项,打造综合性研究平台,实现科研和工程成果数据共享。

  在监管制度上,建立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的防治制度体系,覆盖污水处理厂、医院、养殖场等污染点源,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加大监察力度,对主要污染物排放行业加强监管、检查、整改、验收,从根本上控制新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行业的主导性,侯立安院士指出,可建立适应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体系。

  侯立安院士表示,人才培养同样至关重要。“新污染物防控涉及环境化学、生物学、分离工程和分析化学等,应进一步培养相关人才,培养多部门统管的水环境领域人才。同时,提高政府部门的引导力,整合多方资源,推进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

  记者也留意到,在国务院印发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中明确,“十四五”期间,将系统构建新污染物治理长效机制,形成贯穿全过程、涵盖各类别、采取多举措的治理体系,统筹推动大气、水、土壤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驱动下,新污染物将成为中国‘十四五’期间和长期治理的新焦点和新领域。”侯立安院士表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宽广度、延伸深度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随着地方两会结束,围绕新污染物“筛、评、控”和“禁、减、治”治理思路,各地统一战线发挥优势,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为深入推动环境污染防治汇聚了智慧力量。搭载生物医

  为支撑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与新污染物治理等工作,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1327-2023)、《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离子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1328-2023)、《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中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发文,征集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需求,征集范围包含生态环境技术需求:包括但不限于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污染物治理、危(固)废治理与循环利用、减污降碳协同、清洁生产、生态修复、核与辐射安全等。生态环境管理需求:

  《西安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到2025年,西安市将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措施,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机制。西安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2022〕15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大连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围绕典型工业园区、饮用水源地、农(水)产品产地、近岸海域等重点区域和石化、化工、印染、医药等重点行业,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到2025年,基本摸清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落实重点管控新

  202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正式吹响了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前进号角。目前全国新污染物治理面临的巨大挑战是识别评估并实施管控正在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为了给该项研究与治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此处特别摘录了上海市环科院副院长林卫青和健康所所长沈根祥2位专家关于全氟和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发布《阜新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到2025年,基本摸清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有效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措施,基本形成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能力,按照省级有关部门要求完成一批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和环境治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陕西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将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类)等15大类新污染物列入重点管控清单,详情如下: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陕西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根据《陕西省新污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要求,近日,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帮扶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新污染物川渝联合调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真正开始启动了全国首个新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第一届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吴丰昌等18名专家入选第一届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和第一届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名单的通

  为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近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太原市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太原将在国家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基础上,细化制定本地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采取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管控措施。聚焦焦化、电镀、涂料、橡胶、农药、医药等行业,将选取重点企业和工

  广东省能源局下达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合计下达资金1.35亿元,用于支持广东省委大院机电设施能效提升工程等项目。广东省能源局关于下达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省相关的单位,有关地级以上市发展改革局(委),惠州市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节能降耗)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划下达资金额共计13500万元。《计划》涉及多个电力能源项目,包括广州市#1、2机组2022-2023年三改联动技术改造项目(357万元)、珠海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二期工程(500万元)、高效节

  新年伊始,随全国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相继出炉。截至记者发稿前,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各地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在能力等因素,锚定了2024年的发展目标,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新的一年,各地在治污攻坚领域有哪些部署?记者梳理后发现了这些重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安排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系统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坚决完成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生态环境部工作要求,现对2024年全省生态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北京市印发实施《推进美丽北京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2024年计划》包括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生态保护行动,共五个部分、百余项措施,更突出美丽北京建设,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通州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行动计划》,其中包含通州区蓝天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通州区碧水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通州区净土保卫战2024年行动计划、通州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2024年行动计划、通州区生态保护2024年行动计划等五部分内容。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列入审核名单的重点企业应提高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认真组织实施,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按照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要求,落实清洁生产方案,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目的。本次共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公示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情况,下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8523万。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情况的公示按照《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粤府〔2023〕34号)、《广东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

  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政府印发《恩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绿美恩平为引领,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路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恩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第一章背景与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五年

  沈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曝光2024年第一批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关于曝光2024年第一批典型生态环境问题的通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切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根据《沈阳市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曝光工作规则》规定,沈阳市生态环境保

  近日,202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说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增强上游意识、扛牢上游责任、强化上游担当,持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不断的提高巴山蜀水颜值、生态产品价值和人居环境品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月30日,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规划》系统梳理了全省黄河干流、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苍头河等河流概况,总结了近年来全省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成就,指出当前面

  8月15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印发《开封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开封市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开封市水利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刻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提出了今后五年开封市水利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

  近日,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编制背景、总体要求、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一下《规划》的编制背景?答:黄河是中华

  近日,《广安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正式印发,明确了全市“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保障措施以及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十四五”期间,广安市将以全方面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为抓手,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

  经国务院同意,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层面首次编制实施的水安全保障五年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在深入调研、系统分析基础上,充分听取有

  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发布关于印发水利领域相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包括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重大骨干防洪减灾工程、重大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具体项目类型和支持范围可视情况作必要调整。

  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可以说水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国家的水安全具有基础性、控制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在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言时提出,应将全方面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规划,作出战略性、全局性的安排。据李原园介绍,虽然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水

  导读:5月6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会在广州市南沙区举行,标志着这项由粤海水务牵头投资建设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开工、全线建设的新阶段。水利部部长鄂竟平、省长马兴瑞出席活动并讲话。▲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大会现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输水压力最高和

  根据《雄安新区建设水资源保障技术遴选工作大纲》,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并且开展了雄安新区建设水资源保障技术遴选活动。经专家委员会评议、组织单位工作委员会确认,从送评技术中产生《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

上一篇:健康卫兵|“履行饮水卫生新规范强化处理监测保安全”——江都区第十二个日子饮用水卫生宣扬周活动顺利展开!

下一篇:咸阳252万人饮水安全保证水平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