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净水技术喜讯!黄廷林老师团队技术成果入选水利部2020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

发布日期: 2024-03-26 | 浏览次数: 1 | 作者: 新闻中心

  日前,水利部发布了2020年度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净水技术》编委黄廷林老师团队成果“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入选,成为本年度全国19项节水领域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成果之一。 接下来,《净水技术》小编为各位展示该项技术成果。

  “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基于结团絮凝两阶段控制理论,通过改变传统混凝过程中絮体颗粒随机成长模式和优化动力条件和工艺条件,实现了悬浮颗粒的自我造粒。同时,结团体在设备内的循环回流,使其密度和粒度分布均匀性进一步提升,流化床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增强,水处理负荷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该项技术优势突出,水处理负荷可高达100m/h,水质适应性和耐冲击性强,浊度从几个NTU到20000NTU;技术适合使用的范围广,既可用于常规的水质净化,又可用于高藻、高有机物和低温低浊水等不同水质的高速处理,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可大范围的应用于雨水的快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厂生产废水净化处理、工矿企业水与废水的高效处理和回用等不相同的领域、不一样的行业的水质净化。

  原水投加混凝剂后悬浮颗粒微脱稳生成小粒度、高密度的微絮体,在流化床进口投加高分子絮凝剂后在造粒区形成高密度结团絮凝体,在重力作用下实现快速固液分离,结团絮凝体在造粒区和循环区之间循环流动并达到动态平衡,多余污泥经污泥浓缩区排出,出水经集水区流出。

  在30余年长期结团絮凝固液分离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基础上,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课题资助下,以增强结团絮凝工艺对原水的适应性和强化固液分离的长效稳定运行为重点,对结团絮凝固液分离过程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和优化控制研究,建立了循环结团增效澄清工艺,开发了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装备,已获得7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4项),并成功应用于鹤岗南山煤矿矿井水净化处理、西安市第四水厂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工程、西安市草堂水厂排泥水处理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第四水厂设计规模12万m3/d,由于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滤池反冲洗废水中含有大量铁、锰,浊度和色度都较高。采用垂向涡流强化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对滤池反冲洗水做处理回用,使用2台直径2400 mm的流化床设备,处理水量2000 m3/d。设备出水浊度稳定低于3 NTU,铁锰平均去除率达到93.3%,排泥含水率92%~95%,设备出水直接回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西安草堂水厂日供水量15万m3/d,使用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对沉淀池排泥水进行回用处理,采用2台直径为2800 mm的循环造粒流化床设备,单台设备解决能力120 m3/h。设备出水浊度稳定低于5 NTU,排泥含水率95%-96%,满足离心脱水要求,设备出水直接回流至水厂进水,大幅度的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西宁市湟中县西纳川片农村饮水工程承担着上五庄、拦隆口、多巴三镇近5万人的供水任务,采用的水源为山区河流,每年4月至10月受春季融雪和夏季强降雨的影响,河流流量突然增大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颗粒物,原水泥沙含量可达17%以上,浊度突然升高至10000 NTU以上,严重影响供水安全。2018年实施了西纳川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对汛期高浊水进行应急处理,设计处理量9120 m3/d,采用4台直径3000 mm的循环造粒流化床设备。设备出水浊度稳定低于3 NTU,经后续过滤和消毒处理后出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规定要求,解决了汛期无法供水的问题,为湟中县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经济指标和特点:与传统固液分离技术相比,设备表面负荷提高5-15倍,占地面积减小60%以上,工程投资节省20%以上;水质适应能力强,能够适用于不同悬浮物含量废水和地表水的处理。

  黄廷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特聘 教授、博导、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市政设施建设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7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副主任,陕西省土建学会给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净水技术》编委。

上一篇:涉水批件是什么?涉水批文办理流程件申报资料撰写指南

下一篇:辽宁: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应立即应急处置须两小时内报告